提起“中緬3pe防腐鋼管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相信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這是一條西起印度洋,跨越整個緬甸北部抵達中國云南省的石油以及天然氣輸送管道。日前,本報記者應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公司——東南亞原油/天然氣管道公司(以下簡稱“項目公司”)的邀請,來到了管道項目經過的沿途重鎮——曼德勒,對該項目的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近距離觀察。
能源“動脈”之一
記者來到的第一站,是位于曼德勒的中緬3pe防腐鋼管石油天然氣管道調控中心。這個調控中心是整個油氣管道項目的總控制室與總監控室,通過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對管道的運行狀態進行24小時實時監控。調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通過大屏幕,將中緬油氣管道的各項數據以及各個分站點的流程圖向記者進行了展示。
記者了解到,中緬3pe防腐鋼管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分為中緬原油管道以及中緬天然氣管道。中緬原油管道由中國石油公司和緬甸油氣公司合資成立的東南亞原油管道公司(SEAOP)建設,起點位于緬甸西海岸的馬德島,全長771公里。中緬原油管道在緬甸境內的設計年輸量為2200萬噸,緬甸下載量為200萬噸。中緬天然氣管道由“四國六方”(即中國石油公司、韓國浦項制鐵大宇公司、印度石油海外公司、緬甸油氣公司、韓國燃氣公司以及印度燃氣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東南亞天然氣管道有限公司(SEAGP)建設,起點位于若開邦皎漂蘭里島,全長793公里,緬甸下載點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占管輸量的20%。
不少國際人士認為這是一條破解“馬六甲困局”的生命線,它使得中國的能源運輸通道得以繞開馬六甲海峽,進而保障能源安全。實際上,這種說法是經不起嚴格推敲的。據統計,中國2015年石油消費就達到了5.43億噸,而中緬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的油氣量有限,這條通道只是眾多將能源資源輸往中國的“動脈”之一。
利好當地民眾
記者訪問的第二站,是距離調控中心不遠的天然氣管道項目曼德勒分輸站,這是中緬3pe防腐鋼管天然氣管道在緬甸設立的四個分輸站之一。中緬天然氣管道于2013年7月28日正式投產,在向中國國內輸氣的同時,也為緬甸提供下載,供管道下游用戶用于發電。記者看到,在分輸站現場,黃色的輸氣管道盤虬臥龍,管道上各種增壓、減壓閥門密布,布局精巧又不失氣勢。
據項目公司曼德勒運營中心經理王廣輝介紹,曼德勒分輸站主要是對曼德勒地區天然氣管網進行供氣,最大分輸量為每年6.4億立方米,目前的分輸量達到2.5億立方米。該分輸站目前的下游用戶是一個玻璃廠和一個天然氣發電機廠,今后還將為在緬甸開設天然氣發電廠的外國公司提供天然氣。
目前,中緬3pe防腐鋼管石油天然氣管道項目曼德勒運營中心的總員工數為308人,其中中方員工68人。王廣輝表示,等緬籍員工技能不斷成熟,可以獨自“挑大梁了”,中方員工就可以放心撤離了。
感受社會效益
記者到達的第三站,是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資助的一所位于曼德勒郊區的德潘蓋僧侶學校。這一站,記者感受到項目為當地民眾帶來的社會效益。
德潘蓋僧侶學校是項目公司在管道經過的地區進行援助的69所學校之一。該校校長兼主持向記者介紹,從2012年開始,東南亞3pe防腐鋼管石油天然氣管道公司投資了4200萬緬幣,向這所僧侶學校捐贈了一座新教學樓,使得該校的教學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6年,項目公司又投資2700萬緬幣向該學校捐贈修建了一個圖書館。目前,這所學校開設的電腦培訓班已經接收了當地250名左右的培訓生,給他們提供較為完善的培訓。對于項目公司的這些支持,該校主持表示十分感謝。
項目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向當地援助學校捐贈的書包、筆記本等學習用品上都印有油氣管道的標識,以拉近與當地民眾之間的距離,讓當地民眾更好地了解、理解這一項目。此外,項目公司還經常為沿線附近的民眾播放公益電影,在電影中插播有關管道保護的相關知識。通過這種“潤物無聲”的方式,讓當地民眾對管道項目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認識。
據悉,中緬天然氣管道于2013年7月28日正式投產輸氣,而有關中緬石油管道項目的各項談判也已經基本結束,中緬雙方將于近期就中緬石油管道正式投產舉行簽字儀式,并有望在4月緬甸總統吳廷覺訪華期間作為成果文件發布。
河北德鑫鋼管有限公司 聯系人:唐廣松 手機:18931751887 QQ:308476888